四、病虫害防治
木瓜轮点毒素病
1.病原:木瓜轮点病毒
2.病征:系统性感染,新叶黄化变小,开展后呈现斑驳、嵌纹;叶柄及茎顶幼嫩部位形成长条形油浸状斑点。植株矮化,不易开花着果。果实畸形,并出现同心轮纹。
3.发病生态:
(1)除木瓜外,葫芦科的西瓜、香瓜、南瓜、胡瓜、蛇瓜亦可作为寄主植物。
(2)可经由机械传播、蚜虫传播,但不经由种子传播。
(3)蚜虫传播行为属非持续性,吸食病株2-5分钟即有传播能力,传毒所需时间15秒,保毒时间2小时。
(4)有翅蚜虫于干旱季节(九月至翌年五月)密度较高,雨季密度低。(5)蚜虫有趋黄、橙、绿色;对白色及反光虽有忌避,但并不完全。
4.防治方法:
(1)栽培耐病性品种,如台农五号。
(2)选择清洁隔离地区栽培。
(3)采用网室栽培。
(4)网室育苗并事先以弱毒品系接种,以收交叉保护效果。
(5)幼苗围套塑料袋及间作玉米,以减轻蚜虫传播。
(6)园内避免间作瓜类作物。
(7)拔除病株,深埋或烧毁。
(8)人手、工具若接触过病株,应以甩皂水洗涤去病毒。
(9)防治媒介蚜虫:选用90%纳乃得可湿性粉剂2,000倍、50%马拉松乳剂1,000倍稀释液等防治。
木瓜疫病
1.病原:属卵菌纲。
2.病征:被害果实先出现水浸状病斑,并有胶状物渗出,一面扩大一面产生白色菌丝体,菌体上的孢子囊产生游走孢子而感染健全部位,终于引起落果。幼苗及成长株均可被害,引起根部黑腐,病株因而倒伏死亡。
3.发病生态:
(1)本病原可残存土中,游走子藉风雨、蜗牛、灌溉水传播。
(2)适合发病温度为28~32℃。
(3)土壤偏酸、过湿,排水不良或氮肥过多,助长本病发生。
4.防治方法:
(1)选择排水良好区域种植。
(2)选择抗病品种,台农一号抗病力较强。
(3)避免连作,与水田轮作。
(4)避免过于密植,注意通风透光。
(5)采用鸡粪或牛粪作基肥,其他如豆饼或堆肥较不适宜。
(6)病果或过熟果实应随时摘除,搬离果园。
(7)注意防治蜗牛及蚂蚁。
(8)雨季防治:四氯丹已于七十七年十月一日禁止销售,可参考使用80%锌锰乃浦可湿性粉剂500倍稀释液或其他含铜药剂防治。
木瓜白粉病
1.病原:属不完全菌纲。
2.病征:本病原表生,危害叶片、叶柄、嫩茎及幼果,散生白色粉状物,叶呈淡黄绿斑。
3.发病生态:
(1)发病适温18~22℃。
(2)以十二月至翌年四月无雨季节发病严重。
4.防治方法:
(1)避免密植,注意通风透光。
(2)药剂防治:轮流使用下列药剂,18.6%赛福宁乳剂1,000倍、50%免赖得可湿性粉剂3,000倍、75%快得保净混合可湿性粉剂600倍、75%可湿性硫磺粉剂300倍稀释液。
木瓜炭疽病
1.病原:Glomerellacingulata属子囊菌纲,有性世代。Gloeosporiumpapayae无性世代。
2.病征:幼果即受感染,尚无病征;待果实成熟转黄,初呈圆形水浸斑,继而凹陷,出现粉红色粘性孢子堆。在叶柄产生椭圆病斑,使叶片提早干枯;但在叶片无明显病征。
3.发病生态:
(1)本病原靠雨水及风传播。
(2)最适发病温度25~30℃,全年皆可发生感染,但以八-九月最适合。
(3)为害果实时,具有潜伏感染的特性。
4.防治方法:
(1)收集干枯叶柄及病果并烧毁。
(2)于开花期使用80%锰乃浦可湿性粉剂400倍稀释液,每隔七天喷洒一次。
(3)采收后果实可以热水(51~53℃)处理10分钟。
木瓜黑点病
1.病原:Asperisporiumcaricae属不完全菌纲。
2.病征:首先于下位叶背面产生水浸小点,随后呈不规则小黑点略突出下表皮,叶上表面呈灰白或褐色斑点。果实病征与叶同。
3.发病生态:
本病多发生于潮湿冷凉山区。
4.防治方法:
(1)将病叶及病果摘除烧毁。
(2)药剂防治:选用80%锌锰乃浦可湿性粉剂400倍、75%多保净-M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每七天喷药一次。
木瓜黑腐病
1.病原:Erwiniacypripedii细菌。
2.病征:由株心处向下扩展,初呈水浸状,后渐变黑枯死。叶片呈水浸状斑点,后坏疽枯死。病果的果皮上密布黑色病斑。所有的病斑部位常发出恶臭。
3.发病生态:
本菌病原性弱,仅在特殊环境下才成为严重病害。
4.防治方法:
(1)铲除病株或废耕以防止病害蔓延。
(2)目前尚无有效的推荐药剂。
木瓜缺硼症
1.病征:被害果实呈现瘤状突起,但仍保持绿色;果肉硬化,风味变劣,无食用价值。
2.发病生态:
(1)在砂质、砾质而缺乏有机质的土壤较易发生。
(2)每年的十月至翌年四月低温干旱季节发生。
(3)果实一旦发病,无法以施用硼砂来恢复。
3.防治方法:
(1)多施用有机质肥料。
(2)施用硼砂:以土壤施用,每株0.5~5公克;或硼砂400倍稀释液叶面喷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