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认真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态度,必须做到无私无畏、敢于担当,把认真精神体现到党内生活和干事创业方方面面。”在工作中,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一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就会变成老大难问题,成为影响事业发展的“拦路虎”“绊脚石”。一些老大难问题之所以得不到解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被认真对待。讲认真,是解决老大难问题的有力武器。
讲认真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在工作中,无论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新手还是久经沙场的老将,都难免遇到一些棘手问题。遇到问题,是敷衍塞责还是用心思、下功夫加以解决,最能体现对待工作的认真程度。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问题导向,紧盯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精准施策,发扬钉钉子精神,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难关接着一个难关攻克,推动长期难以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普遍得以解决,让脱贫群众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等方面有了保障。
面对再多再艰巨的问题,只要不放弃、不懈怠,认认真真、锲而不舍研究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绝大多数的问题都会由难变易、由大变小,最终迎刃而解。进入新时代,无论是“从0到1”的原创性、颠覆性创新,还是“从1到100”“从100到N”的科技成果转化,累累硕果的取得都离不开无数科技工作者的认真钻研、辛勤付出。同时也要看到,现实中确实也有一些问题本来可以及时得到解决,最终却被拖成了老大难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讲‘认真’不仅是态度问题,而且是关系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大问题,是关系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大问题,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的大问题。”一心能成多事,多心难为一事。在工作中总是满足于差不多、过得去就行,往往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无论做什么事情、干什么工作,都需要有认真、较真、精益求精的精神。认真对待工作,必须多下“绣花功夫”,真正把心沉下去,把腰挺起来,敢于担当、勇于负责,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稳扎稳打、步步为营,这样才能破解难题,不折不扣地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