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葺一新的古建筑、宽阔平坦的村道,碧波盈盈的河道……盛夏时节,步入定南县岭北镇龙头村,映入眼帘的是整洁有序、美丽宜人的环境,苍翠的群山与错落有致的民居交相辉映,宛如世外桃源。
离村不远处,一块写着“红色龙头”的村牌格外醒目,吸引了不少游人驻足拍照。“我们村现在可热闹了,游客是一波接一波来,都快成景点了。”一群村民正议论着村里这些年发生的新变化。
一个地处三县边际的小乡村,为何能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这就不得不提起我们龙头村的历史了。”龙头村文明实践员罗智慧介绍道,龙头村地处岭北镇东北部,位于定南、信丰、安远三县边际,革命时期,曾是一处易守难攻的绝佳宿营地。1932年6月,为巩固赣南苏区,毛泽东、朱德等革命领导人率红军东路军抵达定南,当晚就分别住在龙头圩及附近村庄的民房内。凭借重要的历史研究、科学防御和战略艺术价值,如今,龙头圩毛泽东旧居已成为当地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
近年来,定南按照“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要求,立足红色资源优势,精心布局红色名村建设,围绕“有址可寻、有物可看、有史可讲、有事可说”原则,积极保护修缮村内红色革命遗址。今年6月,随着党纪教育馆、游行步道以及河边观光等设施的建成,龙头村也正因此真正“活”起来了。据统计,自今年5月14日以来,龙头村已接待了超过2000名参观者,特别是在7月1日建党纪念日当天,更是迎来了9批参观团队。
龙头村旅游火起来了,村民腰包也鼓起来了。在“红色”引领下,龙头村硬件设施上得到了提升,村民增收也成效明显,走上了一条林下掘“金”路。
“割蜂蜜区的时候,像我这样小块小块的割,取下来的时候,既完整,也不伤害蜜蜂……”眼下,正是蜂蜜收获的季节。在龙头村蜂农李和明的养蜂基地,蜂箱整齐排列着,他正忙着将巢框里的蜂蜜拿出来进行割蜜。
今年51岁的李和明凭借当地花草丰茂、蜜源充足的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发展起了蜜蜂养殖产业。“以前我的蜂蜜主要靠熟客销售,这两年,随着村里的名气越来越大,现在游客多了,主动找我买蜂蜜的人也多起来了,销路都不用愁了。”李和明介绍道,如今该村养蜂户的数量从最初的3户,增加到了现在的20多户,每年能增收数万元。
近年来,定南深入挖掘当地特色历史文化古村落资源,不断促进人居环境改善、美丽乡村建设和村民就业增收,推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与教育、旅游、文化等特色资源开发有机融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新修建的文化广场上热闹非凡,村民们结束了一天的劳作后,纷纷汇聚在这里,跳舞、聊天,享受起丰富多彩的“夜生活”。
通讯员:郭水华、曾龙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