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岁月如歌。从1949年到2024年,从开启新时期到跨入新世纪,从站上新起点到进入新时代,风雨同舟,披荆斩棘,砥砺奋进。在这波澜壮阔的75年里,定南县的医疗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早期群众看病的老三样“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到如今的“B超、CT、核磁共振”;从背着药箱穿街走巷的“赤脚医生”,到装备精良、知识全面、技术精湛的全科医生问诊;从条件简陋的乡村诊所,到现代化的医院大楼……75年的沧桑巨变,见证了定南医疗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与进步。
记者走进定南县第一人民医院,一进门,现代化的气息扑面而来。宽敞明亮的大厅、先进的医疗设备、忙碌而有序的医护人员,让人很难想象曾经县级医院的医疗条件。
“定南早期时候的医疗设备和医疗条件,包括就医环境,是比较差的,这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定南县第一人民医院内一科主任刘卓钦回忆起过去的岁月,感慨万千。“就医疗设备来说,打个比方,我们以前叫三大件,骑自行车,现在大家都开小车。其实这个感受,跟当时的医疗设备情况是一样的,那时候只有一些简易的X光片和B超。”
刘卓钦从事医疗行业快三十年了,90年代毕业后就一直从事医疗行业,先是在老城镇医院工作,后来到定南县第一人民医院。
“当时因为诊疗条件受限,我们只有简要的医疗设备,像CT核磁共振,这些设备当时都是没有的,诊断疾病来说难度比较大,当时很多脑卒中的病人,在县里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只能转到上级医院去诊治。”刘卓钦如是说。
随着县里对医疗领域的投入不断加大,定南县的医疗迎来了飞速发展。
定南县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欧阳粤赣介绍道,如今,医院有了先进的医疗设备,比如高清CT机、核磁共振仪、数字化X光机等。这些设备的引进,大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和治疗效果。现在,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为患者做出准确的诊断,为治疗争取宝贵的时间。而且,我们还可以开展很多复杂的手术,像微创手术、心脏介入手术、肿瘤切除手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也提高了患者的康复速度。
村村有医务室、镇镇有卫生院,让群众15分钟内能够到达最近的医疗点。守好群众生命健康的大门,还要进一步拓宽群众就医环境。在定南县老城镇,定南县第一人民医院老城分院投入使用,在原镇中心卫生院的基础上,新增了业务用房和患者就医床位21张,设置了单独的清创室、抢救室,改变了原来3名医生共挤一间办公室的状况,就医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努力让群众“看上病、看好病”,医疗“服务网”愈发完善。据统计,2023年年末,定南全县共有卫生机构251个,其中县级医院5个,卫生院7个,村卫生室104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3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卫生技术人员1552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672人;卫生机构床位1459张。这一系列数据,充分展示了定南县在医疗资源方面的不断充实和发展。
“现在定南县的医院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医护人员服务态度也非常好。以前我们总担心在县城看病不靠谱,现在完全没有这个顾虑了。而且,医院还经常开展一些健康讲座和义诊活动,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健康知识。现在,我们更加注重自己的健康,也更加信任定南的医疗服务。”居民曾丽平高兴地说。
75年沧桑巨变,75年砥砺前行。群众对病有所医的期盼,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健康获得感。站在新起点,定南将继续推进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和公共卫生等各项工作,为群众健康改善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记者:杨文婷
通讯员:熊启涛、钟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