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早稻田间管理进入关键阶段。龙塘镇积极践行“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理念,创新推行“空中+地面”立体化田管模式,通过无人机科技赋能与人工精细化管护协同发力,在希望的田野上勾勒出一幅“科技助农、干群同心”的丰产画卷。
人机协作护粮忙
田间地头展活力
在龙塘镇连片稻田中,“科技蓝”与“志愿红”交织成动人风景:植保无人机满载农药化肥,在低空往返穿梭,均匀播撒出细密雾带,单台设备每小时可完成数十亩稻田植保作业,让传统农业插上“智慧翅膀”;田间地头,身着粉红马甲的巾帼志愿者正协助年老农户施撒肥料,背着喷雾器的种植户细致排查病虫害,人力管护的“绣花功夫”与科技设备的“硬核效率”深度融合,构筑起早稻生长的双重保障。


迷彩民兵显担当
科技赋能促振兴
作为基层应急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兵队伍主动投身农业生产一线。训练有素的民兵操控无人机精准定位、定量喷洒,以“零误差”作业实现农药高效利用,既降低人工成本,又提升管护质量。“平时训练保应急,农时助农促生产”,民兵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基层武装力量在乡村振兴中的责任与担当,成为稻田里的一抹亮眼“迷彩绿”。


构建立体化管护体系
筑牢粮食安全底线
从无人机的“空中覆盖”到志愿者、民兵、农户的“地面深耕”,龙塘镇构建起全链条田管体系:科技设备负责规模化作业,人力队伍聚焦精准化服务,形成“天上飞、地上管、全域护”的协同格局。这一模式不仅破解了传统田管效率瓶颈,更通过组织志愿者下沉、强化应急力量联动,将“藏粮于技”与“藏粮于地”有机结合,为早稻稳产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空陆协同”实践,是推进科技兴农、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生动缩影,持续凝聚“政府主导、科技支撑、群众参与”的强大合力,用科技赋能“金色粮仓”,以实干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供稿:龙塘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