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县外媒体看定南

赣南日报数字报刊发:定南瑞狮兆吉瑞

来源:广电新闻中心 访问量: 发布日期:2023-09-25 20:25:14


通过艺术提升,定南瑞狮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形象。


2019年10月1日晚,定南瑞狮华彩亮相北京天安门广场国庆70周年群众联欢活动。


定南瑞狮表演队在国庆70周年群众联欢训练基地演练高难度造型。


定南瑞狮表演队参加国庆70周年群众联欢综合排演。


定南瑞狮的威武神态中透出股憨劲。


在定南中专设立的定南瑞狮省级传承基地里,黄爽秋老师在向学生演示瑞狮表演技巧。


竹排水上搭,瑞狮要过河。


瑞狮表演者在练习高空腾跳动作。


瑞狮闹新春,欢乐拜大年。

□叶松灵 李海霞 特约记者詹继成 张睿 记者李传材 文/图

2019年10月1日晚,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群众联欢活动上,作为全国9个应邀晋京演出的地方民俗表演项目之一,定南瑞狮华彩亮相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表演区欢乐献演,并通过实况直播向全世界观众展现赣南客家舞狮的艺术风采。

定南瑞狮以寓兆吉瑞而得名,俗称彩狮、大盘舞狮,是定南客家人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已被列入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早期的客家人南迁赣南等地后,把北方流行的“武狮”文化也带了过来,那时的“武狮”又叫做“青草狮”“猫公狮”,定南瑞狮便起源于此。

狮子是中华民族心目中的瑞兽,人们相信,通过舞狮可以除魔驱邪、求吉纳福。源于图腾崇拜的中原舞狮活动,是早期客家先民难以忘怀的集体记忆。迁居南方山区后,在这种族群文化记忆的驱动下,舞狮活动在定南一带兴起,既满足了客家人心系中原故土的情感需求,也有利于促进迁居地各姓氏的族群认同和文化交流。

明隆庆三年(1569年)定南建县后,当地舞狮活动更加盛行,成为传统节日和重大庆典中的必上节目。随着时间的推移,原先形式较为单一的舞狮逐渐不能满足客家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该县砂头瑶前耍狮艺人武秀才张赞香灵机一动,将原来的单狮改为双狮,表演内容则以唐僧西天取经片段“沙和尚引狮”为主。配上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四大引”的舞狮表演,增加了情趣,很快在全县流行开来。后来,张赞香第三子张康承从粤东“文狮”中受到启发,对“武狮”作了改进,增加了许多打击乐器配合表演,形成了现在以群狮同台表演(通常为8头大狮、8头小狮)为主的“定南瑞狮”。

和我国北狮的威严、南狮的刚猛相比,定南瑞狮的造型显得圆润憨和些。“引狮”的表演细节也更加丰富,变化多样且轻松幽默。

在定南,每逢新春佳节、开业庆典、乔迁之喜等,都少不了瑞狮登场助兴。阵阵锣鼓声中,喜感十足的定南瑞狮合着节拍,一招一式栩栩如生,腾挪闪扑敏捷勇武,摇头、摆尾、昂首、翻滚都有板有眼、十分有趣。每当这时,家家户户都盼着瑞狮登门带来“瑞气盈门”。

定南瑞狮历经数百年传承发展,凝聚了客家人的智慧创造,见证了新家园的沧桑变迁。近年来,不少专家学者都在致力挖掘、整理和保护定南瑞狮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定南县政府为瑞狮的传承、发展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并在定南中专设立定南瑞狮省级传承基地,如今,定南瑞狮的“接力棒”正在越来越多的年轻群体中快乐传递。

相关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文章关键词:
分享到:
官方微信
关注·政务微信
手机网站
扫描访问手机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