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县外媒体看定南

赣南日报数字报刊发定南县:连心“纳凉会”搭建共治“大舞台”

来源:广电新闻中心 访问量: 发布日期:2023-09-18 10:17:59

□特约记者詹继成 通讯员刘新星

金秋时节,在定南县龙塘镇柏木村,种粮大户熊绍明正忙着管护水稻。别看他现在种稻如此从容,可在一个多月前,早稻收割的2万多公斤稻谷却让他急成了热锅上的蚂蚁。

“好不容易盼来稻子丰收,可原本联系好的粮食收购商却把价格一降再降,丰产不丰收把我愁死了。”在一次晚上纳凉聊天中,熊绍明说出了心中的烦心事,最终在镇村干部的帮忙下,一位乡贤以每100公斤比当时当地收购价高20元的价格收购熊绍明家的稻谷,这让他重拾了种粮的信心。

一张桌子、几张凳子,三两位村民围坐一起,纳凉聊天,这是夏夜乡村里随处可见的场景。如今,在定南县龙塘镇,这样的村民“纳凉会”正成为当地政府连接村民的“纳凉夜话”活动。

在乡村治理中,化解基层矛盾是一项绕不开的重要工作。近日,在龙塘镇忠诚村,一场“纳凉夜话”活动变成了一场由镇综治网格员、村干部、民警共同参与的矛盾调解会。

今年3月,蔡登寿在为村民郭海胜(化名)砍柴过程中意外弄伤手而住院治疗,郭海胜只支付了蔡登寿住院期间的医药费、伙食费,并没有按照相关规定支付蔡登寿住院期间的其他费用及出院后的后续治疗费,蔡登寿多次要求郭海胜赔偿未果,便萌生到县里上访的念头。在一次“纳凉夜话”活动中,镇综治网格员胡静听闻到此事,便立即向镇综治中心和司法所反映,并随即安排镇村干部和派出所民警邀请蔡登寿与郭海胜一起参加“纳凉夜话”活动,通过在场人员努力调解,郭海胜终于同意一次性向蔡登寿赔偿所有损失费,并签订调解协议。由此,一个即将演变成上访案件的矛盾就此化解。

通过“纳凉会”化解基层矛盾,龙塘镇的“纳凉夜话”正在实现“纳群众之愁、话乡村之治”的功能。近年来,该镇紧扣村民白天务农、夜晚休憩纳凉的习惯,积极组织党员干部深入村舍参与“纳凉夜话”活动,面对面倾听群众声音、记录诉求、答疑解惑、宣传政策和调处矛盾,以真心换真情,密切干群关系,筑牢群众基础。

为更好发挥“纳凉夜话”活动作用,该镇动员镇村干部、综治网格员、民警、老党员、文明实践员和乡贤等人员参与到“纳凉夜话”活动中,发挥他们熟悉村情、民情的优势,以“聊家常、话心事”的形式拉近村民和干部距离,进而打开村民心扉,提高村民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性,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胡金福是龙塘镇胜前村村民,他用手机上网时被一则“本人不用去现场考试,交钱就能办理驾驶证”的诈骗信息诱惑。民警谢恒伟在“纳凉夜话”活动中得知情况后,立即赶到胡金福家中,发现他已转账一笔,准备继续转账时,谢恒伟当即揭穿骗局,制止了他,并告诉他只能按照规定考试,通过后才能获取驾驶证。此后,在胜前村“纳凉夜话”活动中,胡金福便主动担任起反诈宣传员,以亲身经历告诫村民谨防诈骗。

从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为民办实事,到凝聚多方力量将矛盾化解于基层,再到宣传反电诈、扫黑除恶、防溺水、乡风文明等政策和知识,“纳凉夜话”活动成为乡村干群协同共治的“大舞台”,激活了基层治理源动力。据统计,今年以来,龙塘镇在“纳凉夜话”活动中共吸纳民意100余条,解决民生问题80余个,成功化解矛盾28起。

如今,在定南县越来越多乡村和社区常态化开展“纳凉夜话”活动,探索多元治理、和谐治理的新路径,“纳凉夜话”成为解决民生难点、化解矛盾纠纷、推进乡村振兴的新载体,推动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

相关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文章关键词:
分享到:
官方微信
关注·政务微信
手机网站
扫描访问手机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