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赖志祥
一份客家美食年货,承载着新春记忆,留住浓浓的乡愁。近日,记者走进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历市镇上坑村钟仁坤家中,发现钟仁坤夫妇异常忙碌,他们正在准备制作年货——“豆腐腊”。
钟仁坤夫妇在制作豆腐腊。
豆腐腊,又称豆腊子,是定南民间土特产,也是客家美食之一。因其口感香脆可口、松酥宜人、易存放、老幼皆宜,广受大众的喜爱。传统豆腐腊的制作,要经过泡米、磨浆、泡豆、搅拌、油炸等十多道严谨的工序,每道工序都不能马虎,对制作人的时间、体力、耐力都是一种考验。
“从提前一天下午泡米开始,到第二天油炸,要十多个小时,工序繁琐,很辛苦,现在年轻人能坚持的不多,都是我们上了年纪的人在坚守。”钟仁坤说。为了确保豆腐腊的品质,他严格把控每个环节。
今年73岁的钟仁坤,儿子在外做苦力,他和妻子则是一天到晚忙于农活,是村里有名的种植能手,同时也是制作客家美食的好手。“以前帮高老庄做灰水粄,一天要做200斤的米,还经常不够卖。”说起自己的手艺,钟仁坤是满脸的自豪。和钟仁坤一样,坚守传统技艺制作手工豆腐腊的客家人还有很多,他们在为留住儿时年的味道,留住乡愁的同时,也让传统的客家美食技艺不断传承。
看到村里第一书记来走访时,老人乐不可支,盛好自己做的香脆年货招待大伙,一股股酥香味迎面飘来,一下便勾起大家对儿时新年的美好回忆。
钟仁坤将做好的豆腐腊端上桌招待客人。
“工作队与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全面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类政策,保障脱贫户收入稳定,防止返贫,持续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让脱贫群众生活越来越好,日子越过越红火。”上坑村第一书记告诉记者。
如今,得益于产业帮扶、公益性岗位等政策的支持,钟仁坤夫妻俩每年收入3万多元,成功实现了稳定脱贫。
“现在的时代好,党的政策好,每年我都会种西瓜、种水稻。明年呢,我准备种植7亩水稻、3亩西瓜。”
“日子好了,消费水平高了,脱贫群众生活越来越好,日子也越过越甜……”幸福,写在老两口笑容灿烂的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