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结果公开 > 决策部署落实情况

定南县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4312”行动计划(2024—2026年)

访问量:


定南县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4312”行动计划(2024—2026年)

为深入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快建设具有定南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和省委十五届五次全会精神,对标《江西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2023—2026年)》《赣州市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7510”行动计划(2023—2026年)》任务,按照我县“工业强县”发展战略,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加快构建以数字经济为引领、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全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2026年,力争实现“4312”目标,即:有色金属和新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安全应急产业等4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打造稀土钨新材料及应用、电子信息、锂电光伏新能源等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全县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2%左右,统筹制造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取得明显成效。

三、主攻方向和发展路径

(一)4条重点产业链

1.有色金属和新材料产业链。围绕以赣州稀土公司的稀土开采,大华新材料的原矿冶炼分离,齐飞新材料、中凯稀土、沸达利的稀土二次资源回收利用为基础的稀土新材料产业链,延伸稀土深加工及综合运用领域,主攻高品质、高性能稀土金属、稀土合金方向,重点发展高性能稀土永磁新材料、高性能高稳定性稀土储氢材料、高能量密度激发光源用稀土发光材料,推动易飞迅、辰鑫金属早日投产达效。以鑫盛钨业、明锐的钨深加工利用为基础的钨新材料产业链,重点发展硬质合金涂层刀片、硬质合金整体刀具、钨基新材料。到2026年,全产业链营收力争达到120亿元。

2.电子信息产业链。纵深拓展现有电子信息产业链模式,壮大产业链规模。以明高科技、锦鹏电子、百顺电路、启懋电子、景伟电子的高端线路板制造为基础,重点发展电子元器件、显示屏、消费类、通信类、汽车类等电子产品。以昂思科技、音匠科技、辉煌电声的高端音频产品为基础,重点发展高端电声产品。以建南科技、福垄科技、泽宏新能源的智能终端产品为基础,重点发展智能腕表、路由器等智能终端产品。到2026年,全产业链营收力争达到50亿元。

3.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围绕以龙凯科技、君圣环保、奇创发的锂电回收利用,以远翔科技、色耐特的新能源汽车零配件,以赣悦新材料的光伏产品,以岿美山风电、华润风电、电投集团、联能风电的风力发电为基础,努力向产业链下游方向发展,开发新能源产业链深加工产品。重点发展锂电池隔膜、铜箔、动力电池、正负极材料、钠离子电池及其他新型储能材料、高效太阳能电池、高效太阳能光伏组件、新能源汽车零配件等产品。到2026年,全产业链营收力争达到60亿元。

4.安全应急产业链。以创建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为契机,形成“12345”产业体系布局,“两站一基地一中心”四大平台陆续投入运营。推动消防安全救援装备制造产业、防汛排涝应急救援装备制造产业、安全应急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公共安全监测与预警传感器产业、安全应急服务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五位一体”安全应急产业全方位产业链。到2026年,安全应急产业规模超100亿元,培育40家以上安全应急规上企业。

(二)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

1.稀土钨新材料及应用先进制造业集群。围绕“稀土钨矿采选-冶炼分离-稀土钨新材料-材料应用”的稀土钨产业链,大力引进一批稀土永磁材料、稀土发光材料、稀土催化材料、稀土贮氢材料,大型硬质合金、新型涂层硬质合金、钨基高性能硬面材料等稀土、钨材料深度加工应用领域下游产业。优化冶炼装备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稀土磁性材料废料中有价元素的回收和钨冶炼产品质量,实现产业链绿色化发展。

2.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集群。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加深电子信息产业合作对接。依托产业链现有企业,围绕高端线路板、智能电声、智能终端装备等细分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以明高科技、锦鹏电子、建南科技、昂思科技、色耐特等企业及其关键产品为核心,引进一批小型电子元器件配件等上游企业和装备制造等中下游企业,构建智能音箱、智能手表、蓝牙耳机等新兴消费类电子产品产业集群。

3.锂电光伏新能源先进制造业集群。聚焦我县锂电及光伏新能源细分领域,以龙凯科技、天奇锂致、赣悦新材料等企业为核心,谋划布局锂电池隔膜、动力电池、正负极材料、高效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等项目,完善产业配套,不断壮大我县锂电光伏新能源集群规模。

四、主要举措

(一)健全完善产业链链长制

长效实施产业链链长制,重点发展有色金属和新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安全应急产业等重点产业链,由县领导担任重点产业链链长。筛选出一批在重点产业链主导力强、支撑突出、发展空间大的“链主”企业,围绕“链主”企业完善“链属”配套企业,按照“一位县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位正科级单位负责人、一个工作方案”工作模式,推进产业链发展。由链长牵头研究推动产业链发展各项工作,各产业链发展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关键性难题由县工业倍增升级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解决。

(二)优化提升产业链布局

坚持“项目为王”工作理念,围绕我县重点产业发展定位,由链长带头前往粤港澳大湾区等地招商引资,重点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强化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企业生产运营的调度和服务。组建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服务工作专班,点对点服务,促进项目尽早投产增效,促进企业尽快上规入统,为产业链发展、壮大产业链规模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三)全面推进企业培优做强

坚持“一链一策”“一企一策”帮扶制度不动摇,重点培育一批有影响力和带动力的产业链“链主”企业,鼓励国有企业积极参与“链主”企业投资建厂中,带动全产业链协调发展,创新政府投资监管机制,增加有效投资。梯度培育一批链条配套中小企业,引导成长性好的小微企业升规入统,夯实“链主”企业及“链属”配套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围绕重点产业链,聚焦齐飞稀土二次资源回收利用、龙邦科技的芳纶纸复合材料生产、赣悦新材料的光伏玻璃生产、龙凯科技的废旧锂电回收利用等细分行业,打造一批领航企业。

(四)坚持创新赋能提质增效

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掌握核心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大华、齐飞、龙凯、龙邦等重点企业实施技改升级,通过改善生产工艺来提升产品科技价值,增加产能。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建设,构建“大数据+”“互联网+”“5G+”现代工业产业体系。支持企业申报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省级专业化小巨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平台。

(五)实施产业链协同提升

针对产业链发展现状和特点,全面梳理产业链发展中的关键流程、关键环节,精准打通堵点、断点,畅通产业链“内循环”。推进数字经济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坚持主攻智能制造方向,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化、数字化方向发展。打通做强企业链,破除企业沟通壁垒,促进“链主”企业和“链属”企业的和谐共生、协调发展。加强人才资源要素向重点产业链畅通流动,推动产才深度融合,围绕我县主导产业和关键领域引进一批企业技术型人才,健全人才培养和人才服务机制助力人才发展,为我县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提供充实的人才资源保障。

(六)优化产业生态激活动能

聚焦优化升级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坚持政企圆桌会议制度、精准帮扶工作制度。持续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引导企业申报“小微信贷通”“财园信贷通”,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充分发挥土地资源要素的保障性、基础性作用,以优化服务方式、统筹谋划布局、转变资源要素配置方式为重点,强化土地资源要素保障能力。对重大产业类项目用地应保尽保,对于其他项目用地则以存量土地作为主要保障渠道,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激活经济发展新动能。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

县工业倍增升级行动领导小组统筹推进产业链现代化建设工作。县工信局负责链长制工作的组织协调,牵头推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发展,制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考核办法。各产业链要制定出台“一链一策”,推动链长制工作走深走实。县统计局研究建立产业链统计监测体系。各产业链成员单位要把链长制工作纳入本单位重点工作中。

(二)强化工作落实

健全产业链问题收集办理长效机制,各产业链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能够通过单位主管职能协调解决的切实解决、马上办理,需县级层面协调解决的,提交到县工业倍增升级行动领导小组协调解决。建立日常调度机制,链长定期召开产业链调度会,调度研究各产业链发展趋势,面对面解决我县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建立问题清单台账,严格实行销号管理,确保所有问题限期整改到位。

(三)加强考核引导

将各单位推进产业链工作成效纳入到年底工业倍增升级考评中,对产业链中龙头企业、中小企业帮扶不到位的、不积极主动跟紧产业链发展现状进行强链补链的,导致产业链发展不畅的,进行通报批评。树立鲜明用人导向,在产业发展一线锻炼考察优秀年轻干部。各单位要加大对企业的帮扶力度,优化营商环境,营造抓产业链、抓制造业的共识和氛围,加大对推进产业链发展特色典型经验案例的发掘和宣传推广。

附件: 1.定南县有色金属和新材料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6年)

2.定南县电子信息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6年)

3.定南县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6年)

4.定南县安全应急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 (2024—2026年)


附件1

定南县有色金属和新材料产业链现代化建设

行动方案(2024—2026年)

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竞争力和安全水平,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推动全县有色金属和新材料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重要讲话精神,把握“三新一高”战略导向,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全县有色金属和新材料优势初级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培育壮大有色金属和新材料产业,推进数字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提升我县有色金属和新材料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着力打造省级有色金属和新材料产业集群。

二、发展目标

2026年,全县有色金属和新材料产业链营业收入力争达到120亿元,初步建成省级有色金属和新材料产业集群。

(一)进一步凸显产业链优势。钨、稀土重点细分领域各认定1家具有生态主导力的产业链链主企业,力争培育1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上市企业,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产业链韧性不断提升。

(二)进一步健全创新体系。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实现骨干企业全覆盖,有色金属和新材料产业营业收入占比达到规上工业的40%。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深度参与制定一批国家及行业标准。

(三)进一步提高绿色化智能化水平。再生有色金属供应占比持续提升,重点品种单位能耗、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打造一批数字化矿山、车间和智能工厂,培育一批数字化新型企业。

三、主攻方向和发展路径

(一)钨产业链

打造我县钨原料及特色深加工产业基地,发展钨基新材料,进一步提高钨精深加工水平。重点围绕“钨矿采选—钨冶炼—钨新材料”产业链,巩固提升高纯APT等优势基础材料,重点发展具有特殊结构性能的高性能硬质合金制品、高性能新型涂层硬质合金刀具、钨基高性能硬面材料、高端硬质合金数控刀具等产品。

(二)稀土产业链

不断夯实我县省级稀土永磁材料及应用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围绕稀土矿采选-冶炼-金属熔炼-稀土材料-下游应用-资源综合回收”产业链,以高品质、高性能稀土金属、稀土合金、稀土新材料和稀土永磁电机为方向,大力引进稀土新材料链上下游龙头企业、深加工及复合材料行业龙头企业,推动我县稀土产业链向后端应用延伸。

四、重点任务

围绕产业链布置创新链,融通资金链,畅通人才链,提升政策链,着力构建和优化“五链”融合的产业发展良好环境。

(一)强化创新驱动

1.参与产业链发展联盟。组织链主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产业链上下游骨干企业积极参与市级产业链发展联盟,促进产业链企业在技术攻关、产销对接、资金融通、标准制定、企业管理、平台建设、人才培训等方面深入合作,实现各类资源的共建共享共用。〔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商务局、县金融服务中心、县市监局、县科创中心、县人社局、县工业园区管委会〕

2.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发挥我县稀土永磁材料及应用产业基地优势,加强与省、市级产业链科技创新平台联系对接,不断完善我县有色金属和新材料科研平台建设。利用大华新材料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赣州达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稀土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组织企业积极参与“揭榜挂帅”、企业技术中心等项目申报。〔责任单位:县科创中心、县工信局、县工业园区管委会〕

3.推进标准体系建设。发挥好县级奖励政策作用,引导和鼓励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鼓励我县检验检测机构积极参与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行业中心、区域中心建设,推进全产业链标准化体系建设。〔责任单位:县市监局、县工信局、县工业园区管委会〕

4.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围绕产业链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重点支持一批有市场推广需求、有产业化前景、能转化为大规模生产能力的重点项目,加快重点产业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中重稀土功能材料、钨基高性能材料为重点,不断扩大以有色金属新材料和制品为主的应用产业规模。指导企业申报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支持有色金属和新材料产品生产与推广应用。〔责任单位:县科创中心、县工信局、县发改委、县工业园区管委会〕

(二)强化企业培育

5.培育龙头链主企业。实施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培育计划,在稀土、钨细分领域各培育1家市场竞争力强、行业影响力大、主体意愿度高的产业链链主企业。鼓励支持齐飞、大华、鑫盛钨业等企业以生产技术为核心进行产业链上下游整合配套,做大做强。重点扶持中凯、明锐等规模较大、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的重点企业加快发展。〔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工业园区管委会〕

6.培育壮大链条企业。鼓励链主、龙头企业参与市级产业链发展基金建设。推动优势企业与资本市场接轨,发挥中国进出口银行对口帮扶优势,引进战略投资合作伙伴强强合作,引导有色金属和新材料产业及其配套企业向我县集聚。〔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发改委、县金融服务中心、县工业园区管委会〕

7.培育生产性服务企业。培育一批有色金属和新材料领域的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项目,以及掌握核心技术的应用服务提供商,促进产业链服务型制造发展。〔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工业园区管委会〕

(三)强化集群发展

8.推动产业集群强链补链。强化集群产业链对接,促进上中下游企业协作配套、协同发展。建立产业链协作配套中小企业和关键产品清单,鼓励中小企业专注主业,实施技术、装备、工艺更新改造,全面提升产品、服务的质量性能和稳定性水平。支持龙头、链主企业开展供应商协作,释放协作配套产品和产能,鼓励链条企业进入供应链,构建形成稳定的协作服务关系,培育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形成一批核心关键的产品。〔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发改委、县工业园区管委会〕

9.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引导齐飞、大华、中凯等产业链重点企业加快实施技术改造,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提高生产效益。实施有色金属和新材料产业转型升级行动,着力培育一批智能工厂、绿色工厂、数字化车间。〔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发改委、县工业园区管委会〕

(四)持续招大引强

10.推动产业链精准招商。依托市产业链发展联盟提出的产业链延链补链方向目录,实施产业链延链补链定向招商,强化精准招商、协会招商、以商招商。依托我县稀土资源优势,资源聚焦高端稀土永磁材料、永磁电机、高端硬质钨合金等有色金属和新材料领域,重点面向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地区,举办专题推介活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落地一批重大项目。〔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各招商引资责任单位〕

11.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树牢“项目为王”理念,不断完善项目服务机制,利用好省市技改补贴、产业引导资金等政策,支持有色金属和新材料项目落地和技改升级,强化在建项目的调度服务,推动项目加快建设,尽早竣工投产。〔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发改委、县工业园区管委会〕

(五)优化产业生态

12.强化政策协同发力。充分发挥链长制作用,利用省、市产业引导资金、技改补贴资金等政策,发挥好本县产业、财政、税费、融资、要素保障等政策,引导各类政策资源向产业链上下游集聚。强化链主企业推进产业链发展的主导领航作用,以市场化机制提出产业链发展的政策服务需求,在链长制领导下,统合“链长+链主”“链长+园区”,协同实施相关政策,促进政策与产业链发展同向发力。〔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发改委、县工业园区管委会〕

13.提升绿色发展水平。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推动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建设,推广应用绿色开采、绿色制造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合理管控冶炼能耗增量,有序引导低效产能退出。发展和完善再生回收和综合利用体系,建立绿色低碳供应链管理体系,促进行业绿色安全发展。〔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发改委、县生态环境局、县工业园区管委会〕

14.提升产业链融资服务能级。引导和支持各类社会资金聚焦企业创新活动,多渠道加大对产业链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强化金融机构助力产业链发展的服务功能,鼓励金融机构为产业链发展量身定制开发金融产品,大力支持实施“链主企业+链上企业”协同开展产业链技术改造。充分发挥光谷金信旗下有色金属产业链服务平台优势,结合我县有色金属和新材料产业优势,推动我县有色金属和新材料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围绕重点企业在产业链自主可控、产业基础再造、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等方面的融资需求,支持产业链优质企业实施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金融服务中心、县工业园区管委会〕

15.完善人才队伍结构。结合产业链生产、技术发展趋势,做好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供需对接工作。推进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支持企业加强与江西理工大学、赣州有色冶金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研究所等机构沟通交流,联合培养专业人才。用好杨登辉技能大师工作室,优化定南县职业中专专业设置,提高职业教育与企业需求匹配度,大力培育技能人才。鼓励企业与高校和职业院校、技工院校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通过“校企一体化”“订单式培养”,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无缝对接。〔责任单位:县教科体局、县人社局、县工信局、县工业园区管委会〕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深入实施有色金属和新材料产业链链长制,立足我县产业基础,加强全产业链发展谋划和工作落实。在稀土、钨产业领域,构建充分调动链主企业、园区、金融机构等多方积极性的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加快推动有色金属和新材料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二)强化要素保障。充分发挥省稀土永磁材料及应用产业基地作用,统筹资源配置,科学协调布局,重点做好用地、用能、排放等关键要素保障,补齐产业链短板,壮大有色金属和新材料产业规模。

(三)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完善“一企一策”帮扶措施,推进政策落地落实,全力跟踪服务支持,有效破除企业发展瓶颈制约,培育一批产业链大企业和龙头企业,增强高质量发展硬实力。加强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调度,定期协调解决产业链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持续落实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帮助企业减轻发展压力,努力营造公平、公正、透明的发展环境。

(四)浓厚发展氛围。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加强对产业链龙头企业、重点集群和重点项目成功经验的宣传报道,凝聚推动产业链发展的共识合力。发挥行业协会、产业链发展联盟等社会团体桥梁纽带及协调促进作用,推动有色金属和新材料企业与国内外龙头企业、相关组织机构交流合作,提升发展水平。


附件2

定南县电子信息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6年)

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竞争力和安全水平,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加快定南电子信息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重要讲话精神,以电子信息产业链链长制为抓手,深化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强链补链延链工程,聚焦印制电路板、音频电声、智能终端等三大产业发展方向,强化智能终端对全产业链的拉动作用,提升电子元器件等配套能力,进一步推动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做强做优数字经济和全县工业倍增升级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

二、发展目标

(一)产业实力不断增强。2026年,全县电子信息产业链营业收入达到50亿元,培育5家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力争培育1家以上“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或“隐形冠军企业”。

(二)创新水平显著提升。2026年,力争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个、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1.5%。在印制电路板、音频电声、智能终端等产业链重点领域,建设一批产学研用创新平台,承担一批省级研发和产业化项目,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深度参与制定一批国家行业标准,在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产业孵化方面取得一批显著成果。

(三)集聚效应不断增强。2026年,力争成功申报省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集群营业收入占全县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比重突破85%。

三、主攻方向和发展路径

(一)印制电路板产业。依托明高科技、锦鹏电子、百顺电路、启懋电子等规模以上企业为引领,以高端线路板制造为基础,重点发展电子元器件、显示屏、消费类、通信类、汽车类等电子产品,以现有电子信息产业园为基础,引导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加快促进印制线路板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持续招大引强,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积极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引进一批印制线路板产业链上下游配套项目,拓展电子信息产业链条。重点发展中、高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做优线路板产业路线,强化线路板产业配套能力建设,打造省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1.找准产品发展方向。大力发展IC载板、柔性PCB、高密度互连板、特种PCB、LED/液晶显示器(LCD)用PCB等高端PCB产品,加快工艺改造,积极引进新技术、新产品落地,不断提升高端PCB产品比重,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2.强化产业配套建设。发展高熔点、高耐热板材、高频、无卤无锑的阻燃型覆铜板,开发新型金属基板、陶瓷基板、芳纶基板、复合基板,稳步提升本地配套能力。加快推进众智环保二期建设,强化基础设施配套,解决企业后顾之忧。

(二)音频电声产业。专注生产蓝牙音箱、智能音箱、蓝牙耳机等高端音频产品,引导企业加强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不断优化产品使用功能、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附加值。

1.提升创新水平。加快建链补链强链,通过生产供给侧改革,新型消费场景的牵引,带动端到端的核心设备、元器件及关键技术的升级,鼓励企业加大新品、爆品研发,争取扩大音频产品市场份额,构建服务高品质创意文化内容生产的新型硬件聚合生态。

2.增强产业聚集度。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培育一批音视频领域的内容、制造优质企业,开发新行业风向、研发科技与文化融合的产品,最终形成音视频产业集聚。

(三)智能终端产业。以产品高值化、高端化为重点发展方向,推进数字化、模组化、集成化产品研发,延伸发展智能穿戴、路由器、LED灯等智能终端产品。

1.加快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实现生产过程的数字化和智能化,鼓励支持智能终端生产制造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进行技术革新,加强与上游关键器件厂商的合作,共同研发创新,提高终端产品与零部件的技术水平,实现更高性能、更小尺寸、更低功耗、更低成本的产品。

2.完善服务配套。以提供功能性服务为目标,积极发展与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新兴技术厂商的合作,提高数据处理和交互能力,提供更智能和个性化的服务。联动上游关键器件生产商、下游应用企业进行区域联合,实现区域性智能终端产业链一体化整合配套。

四、重点任务

围绕产业链现代化建设为重点,以平台支撑、骨干带动和协同合作为主要抓手,着力构建产业发展良好环境。

(一)加大合作,赋能平台建设。继续深化与江西理工大学、南昌工程学院等高校合作。发挥企业和高校的优势,积极申报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共建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服务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鼓励启懋电子、锦鹏电子等企业自建技术中心。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明高科技、景伟电子、圳定生物等重点企业建设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研发平台,激发企业创新活力。〔责任单位:县科创中心、县工信局、县发改委、县人社局〕

(二)强化引领,推动延链补链。开展系列招商活动。紧盯粤港澳大湾区,梳理电子元器件、智能终端目标企业,掌握相关领域头部企业布局战略,主动了解企业投资或搬迁的各方面诉求,积极组织我县电子信息企业参加全市供需对接会及大湾区招商推介会,争取我县在大湾区至少举办1场产业招商推介会,力争签约引进一批电子元器件、智能终端等领域龙头企业。深入摸清印刷电路板、智能电声、可穿戴设备等重点产业现状,全面梳理供应链关键流程、关键环节,梳理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和关键共性技术,精准打通供应链堵点、断点,推动中小微企业、内外贸配套协作各环节协同发展。推动一批重点项目竣工投产。坚持“项目为王”的理念,依托“项目大会战”及赛马比拼活动,完善项目对接、协调推进机制,按照“策划一批、引进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思路,强化对电子信息重点项目的调度和服务,以钉钉子精神狠抓工作落实,重点推动睿弛鑫电子科技年产1亿片超薄显示屏保新材料项目等一批新签约项目实现竣工投产。〔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工信局、县发改委、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县精细化工产业服务中心〕

(三)对标人才,助力创新创业。强化人才要素保障,全力落实人才“引、培、用、留”各个环节的政策,推动产业人才量质双升。按照现有人才政策,进一步加大电子信息人才引育力度,组织系列引才活动,落实县人才引进回归“双百”工程,加大重点企业用工服务力度,吸引各类高等院校、高职院校、技工学校推荐应届毕业生来定留定创业就业。加强人才队伍支撑。支持重点企业、园区联合高校探索建立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和骨干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的长效机制。大力引进青年科技人才、高技能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团队、急需紧缺专项人才。深入实施“双百”等人才工程,推动招才引智和招商引资深度融合,鼓励定南籍优秀人才通过总部回迁、项目回移、资金回流、技术回馈等方式回乡创新创业。〔责任单位:县委人才办、县人社局、县教科体局、县科创中心〕

五、组织实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深入实施电子信息产业链链长制,明确职责分工,加强沟通协调,密切协作配合,抓好政策落实,形成强大合力,保障各项工作有效落实。

(二)加强工作合力。加强责任分工,形成“一企一策”方案,做好企业帮扶工作,及时召开政企圆桌会,积极解决好电子信息产业链发展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

(三)抓好统筹调度。压实工作责任,细化任务清单,抓好重点工作落实,坚持具体抓、抓具体、常态抓、抓常态,要定期调度、跟踪落实,确保全县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
附件3

定南县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现代化

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6年)

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竞争力和安全水平,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推动我县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发展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聚焦龙头企业培育和重大项目引进,以建设现代化产业链为目标,以锂电新能源、光伏玻璃新材料等行业为重点,提升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构建完善产业生态体系,为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着力铸链补链延链强链,巩固夯实产业基础,加快推进产业链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力争实现延伸产业链条、做大产业规模、强化企业培育、转化研发成果4个高质量发展目标。

(一)延伸产业链条。全力构建涵盖从锂电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锂电池、新能源汽车零配件到废旧锂电池综合回收梯次循环利用的锂电全产业链集群。光伏玻璃向下游组件产业延伸,完善EVA、背板、边框等配套产业,打造光伏产业集群。

(二)做大产业规模。2026年,力争新能源和新能源产业链营业收入突破60亿元。全力打造光伏和锂电新材料产业集群,积极向上争取赣悦新材料光伏玻璃产能,扩大废旧锂电池回收利用优势,做优做强赣悦、龙凯、天奇等企业,壮大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量。

(三)强化企业培育。2026年,新能源和新能源产业链力争培育营业收入达10亿元企业3家。力争推动1家企业上市。

(四)转化研发成果。充分利用龙凯科技在废旧磷酸铁锂电池提锂细分领域技术优势,提高废旧锂电池回收利用效率。推动赣悦新材料与秦皇岛玻璃工业设计院的进一步深化合作,进一步提升生产工艺,提高光伏玻璃产品品质。

三、主攻方向和发展路径

(一)锂电产业链。按照工业倍增升级主攻方向和“育龙头、补链条、建平台、保要素、强集群”发展路径,大力引进锂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生产企业,打通产业链上下游环节,做大做强碳酸锂正极材料及废旧锂电池回收等优势环节,补齐锂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等环节短板。

(二)光伏产业链。以赣悦新材料、晴悦科技、华悦硅新材料等企业为依托,重点发展涵盖光伏玻璃、光伏背板、EVA、光伏组件等领域,以产品应用推广带动产业招商落地。

(三)其他新能源产业链

1.钠离子电池。重点引进钠离子电池生产企业聚焦降低电池成本和提高安全性,发展钠离子电池,加快技术突破和规模化应用。

2.新能源汽车零配件。依托远翔塑胶、色耐特科技等骨干企业,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复合轮毂、汽车零配件产品。重点引进新能源汽车零配件企业,进一步完善新能源产业链条。

四、重点任务

(一)强化招大引强

1.聚力精准招商。积极引进上下游锂电光伏配套企业,充分利用我县区位、资源优势,积极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紧盯行业头部企业、上市公司、独角兽企业和细分领域高成长型企业,开展精准招商。重点围绕正极、负极、隔膜、光伏组件、光伏背板等领域,靶向招引头部企业,逐步形成“龙头带动”“链式聚集”的全产业链发展态势。〔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发改委、县工信局、各平台公司、县工业园管委会、县精细化工产业服务中心〕

2.聚力项目建设。树牢“项目为王”理念,不断完善项目服务机制,利用好省市技改补贴及引导资金等政策,支持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落地项目和技改项目建设。强化在建重大项目的调度服务,推动项目加快建设进度,尽早竣工投产。〔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发改委、各平台公司,县工业园管委会、县精细化工服务中心〕

(二)强化创新突破

3.提升企业创新水平。突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基础研究、前沿创新。加强对重点锂电新能源、光伏新材料等龙头骨干企业梯次培育,引导鼓励龙凯科技、天奇锂致、赣悦新材料等龙头企业申报建设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技术创新中心。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加强合作或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省市重大科技项目、产业中试项目。〔责任单位:县科创中心、县工信局、县发改委、县人社局〕

4.加强创新成果转化。依托现有龙凯企业关键提锂技术成果,赣悦新材料与秦皇岛工业设计研究院合作成果,废旧锂电池回收与再生利用、光伏玻璃新品研发方面优势,加快创新成果应用。鼓励龙凯科技、天奇锂致等骨干企业加强与高校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责任单位:县科创中心、县工信局、县人社局〕

(三)强化集群发展

5.强化产业布局。依托龙凯科技、赣悦新材料等现有产业基础,做大做强锂电和光伏新能源产业,优化产业布局、整合资源,引进壮大增量、改造提升存量、提高发展质量,形成具有定南特色的锂电光伏新能源产业集群。积极争取赣悦新材料日产4800吨光伏玻璃产能,加快打造百亿光伏玻璃单体企业。〔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商务局、县工信局、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县精细化工产业服务中心〕

6.增强培育力度。结合锂电、光伏等产业发展特色,重点培育龙凯科技、亿海星、奇创发、天奇锂致等企业,在政策上倾斜支持,在融资、内部建设、产品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帮扶,加快培育一批“独角兽”“瞪羚”“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鼓励龙头企业进行产业链上下游垂直整合,加快龙头骨干企业上市步伐。〔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金融服务中心、县科创中心〕

7.推进产能提升。引导锂电产业链企业合理建设产能规模,有序推进项目建设,推动落后企业、无效产能市场出清。加强锂电项目招商评审,防止盲目投资、无序发展,防范政府债务风险。〔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工信局、县自然资源局、县财政局、县行政审批局〕

(四)构建产业生态

8.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按照生产清洁化、废物资源化、能源高效化原则,积极开展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创建,推动企业开发绿色产品。推动园区和企业因地制宜建设分布式光伏等新能源发电设施,控制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加强提锂关键技术攻关、光伏玻璃等产品绿色制造,促进固体废弃物源头减量、降低回收利用难度,推动生产过程有害化学物质替代和减量,提升环境保护水平。〔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发改委、县生态环境局、县科创中心、县应急管理局、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县精细化工产业服务中心〕

9.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深入推进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深度融合,持续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和智能制造升级工程,推动“产业大脑”建设、“5G+工业互联网”示范应用,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工信局、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县精细化工产业服务中心、县科创中心、县行政审批局、县大数据中心、县市场监管局、县金融服务中心、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

10.加强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大力实施人才引进回归“双百”工程,在锂电新能源产业链关键领域,给予高层次人才引进重点支持。积极对接国家、省级人才计划,利用好县级人才举荐制度,探索挂职、兼职、技术合作短期聘用等多种形式,大力引进帅才型科学家、高技能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团队、急需紧缺专项人才。深入实施“赣才回归”工程,推动招才引智和招商引资深度融合,鼓励定南籍优秀人才通过总部回迁、项目回移、资金回流、技术回馈等方式回乡创新创业。开展“双招双引”活动,用好“周末工程师”政策,采用柔性引才机制,吸引一批产业领军人才团队、高层次人才项目。实施“定南工匠”选拔工程,拓展和创新职工素质提升途径方法,依托职业中专、企业、社会力量共建产业技能提升培训基地,举办劳动技能竞赛、职业技能培训,鼓励更多产业工人技能成才。〔责任单位:县委人才办、县教科体局、县人社局、县工信局、县科创中心、县总工会〕

五、组织实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深入实施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链长制,统筹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各项工作,确保产业链链长制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推进我县锂电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加强协同配合。加强协调,明确目标任务,建立互联互通、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扎实推进产业链工作。各有关部门要树立大局意识、协作意识,主动作为、密切配合,形成群策群力、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落实工作责任。按照责任分工,抓好重点任务落实,充分压实责任、倾斜要素资源,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及时组织企业申报各项奖励政策,并做好奖励兑现工作。

(四)优化政策服务。加强政银企对接,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产业链重点企业支持力度,充分发挥中国进出口银行对口帮扶作用,帮助企业利用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专项引导基金、市重大工业项目投资引导资金、财园信贷通、小微信贷通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支持企业积极融资上市筹集资金。


附件4

定南县安全应急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6年)

为进一步打造赣粤边际“安全谷”,提升安全应急产业基础能力和竞争力,推动全县安全应急产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重要讲话精神,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以建设安全应急现代化产业链为目标,以装备制造、应急材料、安全监测、教育服务等产业为重点,以重大项目建设、企业梯次培育、平台创新提升、产业集群发展为抓手,健全工作机制,加大强链补链力度,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提升我县安全应急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为打造赣粤边际“安全谷”和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力争到2026年,全县安全应急产业发展质量明显提升,安全应急产业规模持续扩大、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12345”产业体系布局基本形成,“两站一基地一中心”四大平台陆续投入运营,安全应急产业规模超100亿元,培育40家以上安全应急规上企业,涌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打造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国家级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

三、主攻方向和发展路径

通过招大引强、人才引进、科技创新等多种方式,推动消防安全救援装备制造产业、防汛排涝应急救援装备制造产业、安全应急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公共安全监测与预警传感器产业、安全应急服务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五位一体”安全应急产业全方位产业链。

(一)消防安全救援装备制造产业。依托安全应急产业园,以安元科技、明高科技等为龙头企业,以智能化、信息化、成套化、精密化为主攻方向,重点发展灭火栓、消防阀门、水带、水解决系统等消防器材,消防报警、数智消防管理系统、消防安全防护救援装备、消防灭火无人机、智能消防机器人、森林防火救援装备等产业。

(二)防汛排涝安全救援装备制造产业。对标江苏南京、广东江门等安全应急产业集群,以智能化、网联化、数字化为主攻方向,重点发展防汛排涝抢险救援装备和生命救护产品、地下空间高扬程排涝装备、智能安防巡逻机器人、排水应急救援装备、智能水上救援监测预警设备、深水救援机器人等产业。

(三)安全应急功能性新材料产业。依托本地新材料产业基础,重点发展安全应急功能性新材料产业,主攻安全功能性新材料、精细化工材料、稀土钨新材料、锂电新能源材料等方面。以龙邦芳纶新材料为龙头,重点发展阻燃性防护服、特种防护服、高强绳索、防弹衣、头盔、航空航天材料、体育用材料、轮胎骨架材料、传送带材料;以精细化工产业园为基础,重点发展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光刻胶、锂电池化学品、电容器化学品、电子特气及功能性材料;以大华稀土、齐飞稀土等企业为支撑,重点发展永磁材料、电机设备等;以龙凯科技、赣悦光伏等企业为基础,重点发展锂电池材料、光伏材料、应急能源等。

(四)公共安全监测与预警传感器产业。依托安元科技、明高科技等,加强与深圳市传感器产业协会、深圳市电子信息产业协会和深圳安防电子产业协会等对接合作,重点发展物联网设备、新型传感器、灭火传感器、微机电传感器、汽车电子传感器,以及自然灾害监测与预警情况下的温度、压力、流量等传感器等产品

(五)安全应急服务产业。以安全教育、安全培训、安全服务为主攻方向,规划建设国家级“两站一基地一中心”和江西安全应急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应急管理职业学院开展安全教育、安全培训等,打造安全应急专业人才,提供优质高效的安全应急服务。加快定南通用机场建设,发展应急航空救援服务,提升自然灾害处置、医疗救护等方面应急航空救援能力。

四、重点任务

(一)聚力招大引强。

1.实施精准招商。聚焦消防救援、安全监测等重点领域,健全安全应急招商产业链图谱、招商目标图谱、产业布局图谱。组建专业招商小分队,围绕消防安全救援装备制造、防汛排涝应急救援装备制造、安全应急新材料新能源、公共安全监测与预警传感器、安全应急服务产业等,瞄准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地区,实施精准招商、产业招商,积极补链强链,引进落地一批安全应急产业聚力强、规模可观、辐射效应好的孵化型、科技型、创新型企业,以及上市公司、世界500强等示范型、引领型企业。加强与深圳市传感器产业协会、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等行业协会、研究院所的联系,进一步提高招商精准性和效率。〔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工信局、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县应急管理局、县发改委〕

2.推动项目建设。坚持“项目为王”理念,推动消防实训基地和消防职业技能鉴定站尽快落地开工建设。争取与深圳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合作,建设江西(定南)城乡公共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指挥中心。加快定南通用机场建设,建立安全应急无人机生产基地,全面提升应急救援、森林防灭火等方面应急航空救援能力。加强协调指导,不断完善项目服务机制,强化对储备的拟建和在建重大项目的调度服务,推动项目加快建设,持续扩大先进产能。对具有技术突破性、全局带动性和重大引领性作用的项目,依法依规制定并给予“一事一议”优惠政策,力争项目早竣工、早投产。〔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工信局、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县精细化工产业服务中心、县应急管理局、县发改委〕

(二)提升创新能力

3.鼓励研发攻关。引导明高科技、龙邦科技等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攻克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核心应急技术和材料。加快发展高端消防灭火材料、应急救援器材和装备、数智化监测与预警传感系统等。争取设立安全应急产业基金,促进安全应急产品价值实现,创新成果转化。集聚创新资源以“揭榜挂帅”等形式吸引多方力量进行联合攻关,在稀土、耐热新材料等方面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责任单位:县科创中心、县工信局、县应急管理局〕

4.搭建创新平台。鼓励企业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在安全应急产业重点方向成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支持安元科技、明高科技等优势企业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工程)实验室和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争取中国科学院大学应急管理学院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落地定南,建立博士工作站。充分利用江西省应急管理科学研究院等省内科研院所资源共建安全应急技术产业研究院,与齐飞新材料专家工作站、中凯稀土“海智计划”工作站开展行业合作,挖掘安全应急产业合作契机。〔责任单位:县科创中心、县工信局、县发改委、县教科体局〕

(三)培育产业集群

5.规划产业布局。科学编制安全应急产业园发展规划,按照“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模式推动园区建设。合理规划数字经济产业园区、智慧健康产业园,老城精细化工产业园核心区作为安全应急产业核心定位,推动企业由孵化到加速发展的产业布局。充分发挥园区示范带动作用,高标准建设产业园区,完善功能配套,确保企业能够“拎包入住”。引导我县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重点上游产业链,以应急市场需求为导向,支持鼓励企业切入“新赛道”发展特色应急产业,由上游原材料研发向中下游产品和设备的生产和应用延伸。〔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县应急管理局〕

6.推进梯次培育。制定中小企业梯次培育措施,引导优能特、明高科技、龙邦科技、日纺新材料、祥顺展等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加快安元科技、先牛科技等企业尽早达产入规,支持企业加强对品牌价值的挖掘、开发、提升,形成优势竞争品牌,构建龙头骨干企业示范引领、中小企业特色支撑、融通发展的产业链。〔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县应急管理局〕

7.产业融合发展。根据应急产业多行业交叉、多技术融合的发展特点和趋势,树立“大安全、大应急”理念,积极推动应急产业融入县医药、稀土、新材料、纺织等产业的布局和规划,形成应急产业与其他产业协同发展局面,以应急物资需求带动相关行业转型发展,打造独具定南特色的安全应急产业集群。〔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应急管理局、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县精细化工产业服务中心〕

(四)构建产业生态

8.强化顶层设计。争取工信部、应急管理部的支持,签署部省合作战略协议,将安全应急产业纳入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组建安全应急产业链专班协同推进。完善政策支持,争取国家、省、市安全应急产业政策支持,通过政府专项债、政策性开发性基金等方式给予资金、项目、土地等多方面倾斜,支持国家安全应急示范基地创建。夯实机制支撑,强化联席会议机制,完善“六个一”协调调度机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与困难。〔责任单位:县应急管理局、县工信局、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县发改委、县金融服务中心〕

9.加大融资力度。引导金融服务机构做好安全应急产业链企业融资对接服务,提供适配性强的金融产品。引进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走“资源—资产—资本—资金”的转化通道,解决金融难题持续优化融资担保体系、持续发挥“财园信贷通”政策效能、统筹各项专项资金,支持安全应急产业发展。鼓励保险参与方式支持安全应急企业参与防汛救灾、森林防火等重大应用场景等救援服务。〔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县金融服务中心、各金融机构、保险公司〕

10.优化人才供给。推进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支持安全应急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联合培养专业人才。加快建设江西安全应急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依据企业需求开设安全应急产业相关专业,大力培育安全应急专业技术人才。争取与江西理工大学合作,创办稀土产业学院,实现引人入定。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着力留住用好人才。〔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委组织部、县科创中心、县教科体局、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县应急管理局〕

11.加强推广应用。指导企业充分利用安全应急产业供需对接平台展示推广安全应急装备。鼓励安全应急装备企业申报国家推广(推荐)目录,推广一批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显著应用成效的安全应急装备。推动企业通过博览会、推介会、电子商务平台等多种形式,推进产研对接、产需对接、产融对接。〔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工信局、县应急管理局、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县精细化工产业服务中心〕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快建立和完善安全应急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机制,建立县工信、发改、科创、财政、应急管理等部门协调机制,按照职责分工,细化任务、落实责任、密切合作,确保安全应急产业发展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争取上级支持。推动建立部省共建合作机制,争取上级部门指导和支持,统筹推进安全应急产业发展相关工作,合力推动安全应急产业加快发展。

(三)强化要素保障。支持安全应急产业重大项目优先保障用地、用能、环保指标等,对符合条件的争取市重大工业项目投资引导资金支持。

(四)加强宣传教育。利用各种媒体资源和喜闻乐见的形式手段,加强灾害事故防范宣传教育,激发单位、家庭、个人在逃生避险、安全防护、自救互救等方面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强全民应急物资储备能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