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结果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

false

关于县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1号提案的答复

访问量:

关于县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1号提案的答复

尊敬的县政协教科卫体和文化文史学习委委员

您在县十一届政治协商第四次会议提交的关于关于加强县级公立医院建设,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的建议的建议,已经县政府转到我委办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公立医院建设,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通过强化医疗体制改革,优化医疗资源布局,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一、多措并举,提升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水平

)深化医改,医共体建设带动基层发展

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是提高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推动构建分级诊疗秩序的重要举措。让群众就近就便享有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为健康定南建设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为此,我县制定了《定南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按照“1+6+104”的模式,组建以定南县第一人民医院为龙头,6家镇卫生院为枢纽,104家村卫生室为基础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行行政、人员、财务、医保、质量、药械、信息系统、资源共享八方面统一管理。

上挂下派将总医院骨干医师挂点到各卫生院,各卫生院医师集中到总医院跟班的方式,实现医共体内人员统筹管理,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2024年1-6月各镇卫生院门诊总收入385.2万元,同比去年增长6.35%;1-6月各镇卫生院门诊患者就诊53028人次,同比去年增长25.28%,通过医共体建设,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有效带动了卫生院业务增长。

通过建立统一的信息化端口,开放心电诊断、消毒供应、医学影像、医学检验、病理诊断五大资源共享中心,达到医共体内检验、检查结果互认,2024年1-6月,医学检验中心服务13.3万人次,病理中心服务652人次,清洗消毒器械总数2.7万件,消毒包总数2.1万个,心电诊疗中心服务1.04万人次,远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CT服务1.1万人次、MR服务0.2万人次、DR服务1.1万人次,让老百姓享受镇级收费,县级诊疗。

二)创新驱动强化公立医院自身软实力

公立医院宗旨是为人民健康服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公立医院明确自身角色,加强内部管理,合理有效配置医疗资源,完善传染性疾病救治流程,积累救治经验,时刻做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准备,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1.医疗指标有提升。在对公立医院院长的考核中设置门诊和住院均次费用增长率、药占比、抗生素使用率等作为考核指标,截止6月份数据,县第一人民医院医疗收入增幅为-11.50%,门诊、住院次均费用分别同比下降5.99%、-12.61%,药占比25.05%、同比下降3%,抗生素使用率门诊、急诊、住院分别为14.59%、14.12%、57.73%,均达到目标值。控制了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引导公立医院沿着公益性的正确方向发展。

2.医疗服务能力有突破。一是DRG全省排名有所上升。2023年,医院DRG在江西省122家二级综合医院排名第46名,较2022年前移了4名。二是 CMI全省排名显著提高。2024年1-6月CMI值保持在0.95,在全省二级综合医院排名第23名;特别是4月份CMI值达0.98,排名第13名。患者满意度、员工满意度分别为96.9%、87.3%,分别同比增长2%、2.7%。综合医疗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精细化管理更加完善。

3.医疗技术有提升。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重点发展新技术、新项目。骨科的保髋手术及颈椎前路手术,心内科的肾动脉造影、临时起搏器植入术,肿瘤科的免疫治疗、靶向治疗、肿瘤动脉化疗栓塞术,外科的腔镜甲状腺切除术、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ICU的血液净化、床旁重症超声、鼻空肠管置入术、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主动脉球囊反博术、气道内冷冻治疗技术等为县域内独家开展的技术。急性脑出血除外颅脑损伤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前列腺增生术、消化道出血、糖尿病性酮症等治疗量均在县域内占比70%以上。成功申请到市级“科技+医疗”领域项目6个。

4.对口帮扶有成效县第一人民医院牢固树立对标赶超的理念,借助大三甲综合医院技术、服务和管理理念,提升服务能力。相继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广医一附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赣州市人民医院、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赣州市肿瘤医院等三甲医院签订协议,通过对口帮扶、加入专科联盟的形式,强化人才交流,补齐服务短板,发展特色科室,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5.“二甲”创建有进展县第一人民医院对照《二甲等级医院评审工作推进表》要求,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原则,不断完善资料数据收集,落实各类条款。一是相继选派相关科室负责人、技术骨干到会昌、龙南、寻乌等二甲综合医院参观学习;二是邀请市卫健委、赣医大一附属医院等有关评审专家来院进行“二甲”评审标准解读培训、驻点督导落实;三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选派具备评审经验的人员来院挂职、驻点帮扶,重点推进二甲创建工作四是下派“三大中心”业务骨干到各镇卫生院对医护人员开展知识培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救治能力。目前获得国家胸痛中心(基层版)正式授牌;卒中中心通过省级评审,成为江西省3级卒中中心;创伤中心紧锣密鼓推进中,预计8月底完成评审工作。

(三)党建引领,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一是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巩固执行党支部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党支部“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核心作用,将全面从严治党融入医院各项工作。二是落实“三培养”机制。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持续落实“三培养”机制,切实提高新发展党员质量,改善党员队伍结构。三是培育特色品牌。实施了党建+优质服务、学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医疗服务、健康公卫、高质量发展等五大“党建+”品牌,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同频共振、互促互进。四是坚持“树名医、建名科、创名院”战略。通过选树“名医”候选人向社会推介,接受群众评判,以“名医”带动建“名科”。持续推进打造骨科、泌尿外科、放射科重点科室,提升特色专科建设进程,打造区域性专科品牌,推动医院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四)统筹推动,提升基层卫生院硬实力

2021年以来,先后实施了定南县第一人民医院鹅公、老城、天九分院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过鹅公、老城、天九新院建设,新增床位91张,建筑面积15940平方米,补齐了卫生院发展小而旧的短板,提升了卫生院医疗服务的硬实力。

二、合理布局推进公立专科医院均衡发展

鉴于我县仅有一家公立医院,5家民营医院的现状。为合理布局,同时,解决前期医改的历史遗留问题,理顺体制机制。今年,我县积极推动公立妇幼保健院、公立中医院等建设。

(一)加快公立定南县妇幼保健院

为推动公立妇幼保健院的建设,为我县妇女儿童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今年3月份,我委派考察组赴赣州市妇保院、信丰县妇保院、全南县妇保院交流学习,宽了我县公立妇保院建设思路。4月中旬,我委提出设立“院中院”的建设模式,即从定南妇保院(民营)收回“定南县妇幼保健院”事业单位并设立在定南县第一人民医院,执业地点变更为定南县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楼2-3楼,整合定南县第一人民医院现有妇产科、儿科等科室力量组建公立妇保院人员队伍,依托医院现有行政职能及辅助科室,实现公立妇保院达到二级医疗机构设置要求,同时,按照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要求纳入定南县总医院进行统一管理。

(二)推进公立定南县中医院项目建设

一是加快项目硬件设施建设。定南县中医康复医院(定南县中医院)建设项目位于定南县客家大道东南侧,项目总投资2.07亿元,总建筑面积34525平方米,主要建设医技门诊楼、康复楼、职业病防治大楼、发热门诊、食堂、活动中心、门卫室、地下室、配电室、医疗废物间等,以及其他配套设施设备,设计床位数259张,容积率为0.87,建筑密度为30%,绿化率为35%,机动车位为252辆,非机动车位629辆。

项目于2022年11月正式开工。截至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39%,其中病房楼主体结构已完成四层结构,正在进行五层结构浇筑;康复楼主体结构已完成三层结构施工,四层结构施工中;门诊医技楼地下室土方开挖、地下室边坡支护已完成,地下室基础已完成90%,地下室底板钢筋已完成80%。

二是推进人员机构软件建设。收回原由民营股份制定南中医院使用的“定南县中医院”事业单位根据县委编办下发《关于变更定南县中医院机构名称的通知》定编办字【2022】25号,将“定南县中医院”更名为“定南县中医康复医院(定南县中医院)”。并更名为“定南县中医康复医院(定南县中医院)”。积极与县有关部门对接沟通,明确公立中医康复医院人员编制等事项,完善人才队伍招录程序等相关工作,推动定南县中医康复医院(定南县中医院)尽快投入使用,发挥中医在基层卫生服务中作用,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三、优化机制,加快医技人才队伍建设。

(一)优化公立医院自主用人机制,提升人才队伍建 。一是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人才工作,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及时调整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着力构建“党组统一领导,各股室协调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压紧压实主体责任,明确“一把手”为人才工作第一责任人,将人才工作纳入年度考核重要内容,召开人才工作会议2次,听取人才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人才工作各项任务落实到位。二是充分利用县公立医院人员总量控制管理优势,落实“放管服”有效措施,2023年至今开展各类人才招聘面试会10余场,共招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25名。其中:高级职称1人、副高级职称1人、硕士研究生1人。三是加强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等对口支援单位等的沟通对接,加大柔性引才、统一公开招聘、自主招聘等方式引才力度,2024年以来,组织申报赣州市2024年卫生技术人员招聘岗位41个,自主招聘卫生技术人员16名,赴高校开展校招4场次,完成及时兑现住房、生活补助等人才政策,发放生活补助5.7万元。

(二)优化柔性引才机制,破解体制机制障碍。一是依托赣州市立医院、广东省中山大学孙逸仙医院等平台,持续健全上派下挂、上派轮训、专科联建、资源共享、交流轮岗、跟班学习等纵向联动机制,实现学科、人才、技术下沉,将人才以“长租短借”等灵活方式共享,以最大限度地利用人才价值,实现“智力流动”。二是通过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签订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协议与赣州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眼科、心内科等学科签订协作帮扶关系,下派相关专家定期来院坐诊、教学查房、手术指导加入赣州市人民医院、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各专科联盟,加强双向交流,提升各学科业务水平。三是2024年以来,相关医疗机构共选派13名医务人员到赣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医院进修。定南县第一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选派医疗卫生人才赴乡镇卫生院开展学术交流5场次。

感谢您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支持,欢迎以后提出更多宝贵的建议。

承办单位:定南县卫生健康委员会

分管领导:付剑泓、钟远征

承办人员:谢小丽、黄海、唐小丽、胡永平

联系电话:0797-4297007


定南县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472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