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7日在定南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定南县人民政府代县长蓝应尚
各位代表:
受定南县第十六届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过去四年来的工作回顾
2007年以来,县十六届人民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的监督和县政协的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扎实苦干,我县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2010年,完成生产总值31.13亿元,比2006年增长114.7%;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19亿元,比2006年增长109.6%。实现财政总收入4.2亿元,比2006年增长159.3%;地方财政收入2.46亿元,比2006年增长197.5%;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13.5%,比2006年提高2.35个百分点。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79亿元,比2006年增长184.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3亿元,比2006年增长105.2%。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6.6亿元,比2006年净增22.4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0亿元,比2006年净增12.83亿元。新增个体工商户2554户,新增私营企业264户,新增注册资本6.7亿元。接待游客79.7万人次,实现旅游直接收入1.39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2006年的25.1:37.5:37.4调整为16.9:43.4:39.7。
——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完成了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和第二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完善了城市道路交通,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广州大道、前程大道、东江源大道、客家大道、锦绣大道、清华大道、物流大道、公园路、布衣路、滨河路等道路建设顺利完成,迎宾馆、登山公园、定南三小、城市接待中心、污水处理厂、大世界步行街等一批公共项目建成使用。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8.86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8.02万人,城镇化率达45.21%。开发建设了一批高品质住宅小区,房地产开发面积达到69.63万平方米。建成廉租住房1440套、产权置换房132套,完成棚户区改造9.18万平方米。开展了省级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实施了城市亮化、绿化工程,安装路灯2156盏,园林绿地面积达到393.91公顷,绿地率达44.46%。
——农村面貌进一步改观。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1.85亿元,完成了504个村庄整治点的建设,硬化通村组公路416.7公里,种植绿化树木16.14万株,打造了一批联村联组社区和特色旅游新村。大力推广新户型,规划建设农村新户型民居2525户。扎实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建设了4个垃圾焚烧处理中心。启动了城乡统筹示范区建设。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完成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0.13亿元。城乡道路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建成城市道路35.6公里、农村公路265.7公里,119个行政村铺通了水泥路。完成了双龙公路、油返砂公路和洪洲渡改桥等项目建设。启动了岭南大道、东莞大道北线、天花—细坳等道路建设。新建了2个镇级汽车站,开通了农村公交客运专线。加大了农业综合开发和扶贫开发力度,加强了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礼亨水库、石垇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373座(处)农田水利工程,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800亩。建成了泮贤110KV变电站,改造了10KV以下配电网和7座35KV变电站。完成了无线调频广播“村村通”工程,宽带网络、手机信号覆盖了全县所有行政村。
——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推进了农村税费和人事制度改革,实行了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制、专业技术人员评聘分离制。拓宽了投融资渠道,创新了土地一级开发模式,推行了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深化了国库集中支付、国有资产管理、会计集中核算、采矿权出让、水利工程管理、林业产权制度等改革。创新了产业园区化发展机制,园区“自我负责、自主管理、自主运作、自我服务”的制度优势逐步显现。推进了招商方式全面转型,加强了与沿海行业协会的交流合作,实行专业化、园区化和产业化招商,引进内资项目102个,实际进资55.12亿元,其中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44个;引进外资项目35个,实际进资15752万美元;外贸出口8541万美元。
——生态建设进一步加强。落实了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三同时”制度。加强了对企业废水、废气等污染物的排放监管,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加强了东江源区生态环境和饮用水源保护,改进了稀土开采工艺,改善了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废弃稀土矿山6736亩,小流域综合治理7142公顷。实施了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加大了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力度,推进了林业“三防”体系建设。推广了农业生态种养技术,抓好了太阳能、沼气等绿色能源的推广应用。
——社会民生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487元,年均增长18.6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710元,年均增长7.71%。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得到落实,城乡居民低保、医保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县五保户实现集中供养。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权益得到保障。强化了食品药品监管,保障了食品药品安全。加强了价格调控和监管,保持了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实施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启动了城市应急水源建设,收回了县自来水公司国有经营,饮用水质量显著提升。教育体育事业健康发展,文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完成了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做好了信访维稳工作,加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了防汛、防火、防疫及其他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工作深入开展。审计、科技、地震、气象、粮食、供销、农机、工商、质监、邮政、石油、烟草、保险、编制、对台、人民防空、外事侨务、民族宗教、驻外机构、机关事务、图书发行、档案史志、公路管理等各项社会事业均取得新成绩。
——民主法制进一步健全。坚持执行了重大问题、重大项目投资、大额资金使用集体决策制度,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435件。规范清理了行政审批项目,推进了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政府工作透明度和社会公众参与度明显增强。全面完成了“五五”普法。完善了行政监察、行政问责、行政投诉制度,加强了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政府依法行政水平明显提升。
各位代表,过去四年多来,我们成功战胜了历史罕见的自然灾害,从容应对了扑朔迷离的经济形势,有效破解了错综复杂的发展难题,用辛劳和智慧、激情与拼搏,谱写了定南发展的新篇章。四年多来,我县获得了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全国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县、全省财政收入三年翻番奖、工业发展贡献奖、工业发展三年翻两番奖、新农村建设先进县、投资环境优良县、畜牧产业先进县、和谐平安县等荣誉称号。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县委的正确领导、科学决策,得益于县人大、县政协及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履行职责、有效监督和参政议政,得益于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开拓进取、奋力拼搏。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在全县各条战线上辛勤工作的同志们,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县部队、武警官兵、消防官兵、政法干警,向离退休老同志、老干部,向所有关心、支持定南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各方客商,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规模偏小,有效投入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土地、资源、环境和成本约束压力大;农业现代化程度低,龙头企业少,产业链条短,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财政增长后劲不足,支出压力增大,收支矛盾突出;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不少,社会管理还有许多薄弱环节;少数单位工作人员还存在服务意识不强、作风不实、效率不高的现象,等等。这些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三届九次全会和县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物裕风清、和谐幸福的新定南为目标,牢固树立“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的理念,紧紧围绕建设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前沿阵地、赣南矿业经济新增长极、赣粤边际旅游休闲目的地、绿色高效农业示范区的发展定位,大力实施“开放对接发展、产业集群发展、城乡统筹发展、绿色生态发展”主战略,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工业经济、城乡统筹、生态文明、民生保障和社会管理,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发展生态化,努力实现发展规模、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的新跨越。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力争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0:54.2:35.8;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4%以上,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城镇化率提高到56%以上;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提高,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要圆满完成上述目标任务,我们面临着诸多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今后五年,要化挑战为机遇,加快发展,转型发展,重点要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项目建设,着力构建投资拉动发展新格局
发展不足、经济总量小仍然是我县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我县还处于经济起飞前期阶段,在这一阶段,主要依靠投资来拉动发展。投资需要项目,项目要靠投资。
精心规划编制项目。要立足我县实际,分析周边县市发展态势,掌握产业政策变化,从打基础、管长远、增后劲出发,从改善民生、增加人民福祉出发,从抢占发展制高点、提高县域经济竞争力出发,研究分析、安排落实我县的项目建设。今后五年,要着力编制一批基础设施项目、产业发展项目、争项争资项目、招商引资项目、民生工程项目,突出抓好赣深高铁设站、寻全高速连接线、稀土钨精深加工、汽车动力电池、中央苏区县、县城第二水源、县城第二自来水厂等项目的开发、储备、申报。力争5年内编制项目300个,争取100个项目纳入省市项目库,10个以上大项目列入省重大项目或重点工程。
积极增加项目投入。主动加强同国家各部委和省各厅局的沟通联系,争取更多的项目、更多的资金支持定南发展。优化金融业结构,培育上市企业,发展融资租赁业,加强担保市场、产权交易市场建设。支持农村信用社商业银行改制,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到我县落户,拓宽中小企业、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融资渠道。发展民本经济,激活民间投资,建立和完善民营经济服务体系,加强对民营经济的服务、引导,鼓励民间资本投向转型发展项目。强化产业招商,推进以商招商、网上招商、园区招商、协会招商,突出引进实体产业项目,发展实体经济,有选择性地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有针对性地争取国有大中型企业来县投资发展。在保运转、保工资、保民生的基础上,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投入重点项目,培植主体财源。
有序推进项目建设。按照“意向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投产,投产项目抓壮大”的要求,落实部门跟踪、全程代理、限时办理、县级领导挂点联系等制度,确保项目顺利引进落地,迅速建成投产。加强项目建设管理,依法依规、集约节约用地,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保障项目建设质量。抓好小农水重点县、赣州南至百乐220KV线路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抓好岭南大道、仙岭大道、小定公路、定广公路等道路建设和改造,抓好金龙动漫、安普化工、赣悦光伏玻璃、工业园污水处理厂等工业项目建设,抓好应急水源、自来水管网改造、定南四中、第一人民医院等民生工程项目建设。力争5年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0亿元以上,开工项目达到300个。
二、突出工业经济,着力构建产业集群发展新格局
科学分析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三者之间的关系,新型工业化是引擎;正确研判农业、工业、第三产业三者之间的关系,工业经济是支撑。工业要做强做大,必须走集群发展的路子。
全力打造工业经济发展平台。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必须促进资源要素的集成配置,搭建聚集发展载体。按照生态、低碳、环保的理念,完善园区总体规划、产业规划、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和功能配套规划,加快富田、老城、东岭工业小区建设,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园、有色金属产业园、涂料化工产业园、恒明珠产业园、生物制药产业园、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完善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强化园区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数字园区建设,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打造功能完善的生态工业园区。
努力培育矿业经济新增长极。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在稀土、钨等矿产资源产业规划布局、产业升级、项目扶持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石英、膨润土等矿业经济发展。规范矿产资源管理秩序,合法有序开采利用矿产资源。加快推进企业联合重组,引导稀土、钨产业延伸产业链,促进稀土产业向永磁、贮氢等功能性材料及其应用产品方向发展,钨产业向硬质合金、刀钻具等深加工产品方向发展,扶持鑫磊稀土等企业上市。力争到2015年,稀土、钨产业产值分别达到50亿元、20亿元,把定南打造成为赣南矿业经济新增长极。
持续激发企业技术创新活力。加强产业与高新技术的有效对接,鼓励科技型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有效对接,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引导组建稀土高科技产品研发中心、微电子研发中心、涂料化工研发中心。加大高端技术、管理人才引进力度,推动县内企业引进外地先进管理经验、优秀生产技术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力争到2015年,建成1个省级民营科技园、3个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
不断营造舒心便利的商务环境。实施开放对接发展战略,建设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前沿阵地,要以开明、开放的心态,阳光式、保姆式的服务意识,坚持“老商”、“新商”一视同仁,“内资”、“外资”平等对待,让投资创业者感到舒心、便利,降低投资创业的商务成本。研究制定积极的财政、税收、土地和价格政策,促进资源要素向重点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创新机制体制,推进各项改革,打造最优惠、最便利的政策环境。强化行政服务中心功能,完善重大产业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推行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提高审批效率。改善企业用工环境,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满足企业发展需要。抓好安商服务工作,健全安商调度机制,完善单位挂点服务企业制度,为客商提供高质量高水平服务。倡导“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事事都是投资环境”的理念,整治影响机关效能、妨碍招商引资、损害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营造诚实守信、舒心便利的投资创业环境。
三、突出以城带乡,着力构建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
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就是要促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同步协调发展,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路子,优化城乡空间布局、产业布局、人口布局,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稳步推进城乡统筹示范区建设。把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加强城乡规划建设,配齐配强专业技术人员。按照“一线一景、一村一貌、一片一特色”的要求,推进文明路创建;按照“产业、景观、文化、生态、功能”五项标准,抓好农村社区建设;按照道路街巷、违章搭建、临街建筑、环境卫生、集贸市场“五整治”和园林绿化、公用设施、景观环境“三建设”的要求,抓好圩镇整治建设;按照“三清三改一拆一分一绿”的要求,抓好村庄整治。以城乡结合部、圩镇、中心村为依托,重点推进城北新区,历市修建、百乐排,老城丁坊、中塅,天九黄金湾,龙塘洪洲,鹅公圩镇,岭北梅香,岿美山古地等十个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建设。通过统筹示范区的影响带动,打造一批客家文化、农耕文化和绿色生态相融合的旅游村镇。
全面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按照建设“工贸名城、旅游新城、生态绿城、宜居山城”的城市定位,在“十二五”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抓好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区域性平面规划和竖向规划,抓好道路、管网等专项规划,抓好城市功能布局规划。完善城市的基础性功能和服务性功能,优化城市功能配置。抓好垃圾中转站、城区雨污分流管网、主街道沥青路面铺装、文化体育中心、艺术中心、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文化娱乐城、温州商业城、九龙商业街、东江公园、工业园鹿湖等项目建设。塑造以客家建筑风格为主体的城市特征,建设街区小品,设置城市开敞空间,打造良好的视觉走廊,引景上山,引房上山,使城市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相得益彰,勾勒优美的城市天际轮廓线。抓好城市土地开发,增强土地供应计划性,实现城市土地的增值增效。推进保障房和商品房建设,推行小区开发模式,活跃房地产市场,促进房地产业持续繁荣、健康发展。更加注重城市管理,深入开展“治脏、治乱、治堵”活动,坚决打击违法违规用地和违法违章建筑行为,加强城市水体保护,大力实施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推进省级卫生、园林、文明城市创建,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平安幸福、绿色生态的新县城。
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依托区位交通优势,抓好物流产业园建设,打造物流综合服务基地、专业市场配送基地、标准化仓储基地,完成铁海联运“无水港”、快速消费品配送中心、公路货运甩挂中心、物流仓储等项目建设。紧扣“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打造赣粤边际旅游休闲目的地。大力开发生态游、农家游、红色游等旅游项目,加大“仙湖”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园建设力度,加快建设山地体育公园、赖布衣风水文化园、客家风情村和桃花源风景区,支持九曲度假村完善基础设施。塑造和宣传文化旅游品牌,完善旅游配套功能,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商品,延伸文化旅游产业链。加快推进家政服务、电子商务、法律服务等服务业发展。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以建设绿色高效农业示范区为目标,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提高农业与工业、与市场的关联度。推动土地流转,建设粤港澳肉制品质量安全示范基地、高效生态茶叶示范基地、优质高产油茶示范基地、有机蔬菜示范基地、特色渔业示范基地、标准化脐橙生产基地、工业原料林生产基地。围绕生猪、脐橙等农业主导产业,发展精深加工项目,延长产业链条。着力把农业科技园建设成为高效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冷链仓储的平台,力争成功申报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推广使用“九曲河”集体商标,推行标准化生产,做好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认证申报工作,提高农产品知名度。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行业协会、农村经纪人队伍。
改造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积极实施道路升级改造工程、连通工程,完成县、乡道改造升级160公里,改建和新建一批桥梁,发展农村公交,构筑畅通便捷的综合交通体系。加大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新建110KV变电站各一座,改造35KV变电站5座,投资1.5亿元以上完成10KV以下配电网改造。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小河流治理、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建设,加大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和农机推广力度,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全面完成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推进农村信息化和数字城市建设,提高信息化和精细化管理服务水平。
四、突出生态文明,着力构建绿色生态发展新格局
绿色生态资源优势是我县的主要优势。只有大力实施绿色生态发展战略,保护、建设好我县的生态环境,打造好绿色生态名片,走加快发展、转型发展之路,我县才能在新一轮的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
继续抓好造林绿化工程。实施造林绿化、退耕还林等工程,发展碳汇林业,建设林业“三防”体系。力争“十二五”期末森林覆盖率提高到81.5%,全县整体生态状况步入良性循环,城镇绿化水平明显提高,乡村绿化明显改善,公路、铁路两侧及库、河、渠道沿岸基本形成景观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的绿化带,做到生态文明与经济文明高度融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扎实推进农村清洁工程。按照“清洁卫生、无害处理,简便实用、群众欢迎”的要求,积极引导农民群众自觉进行垃圾分类处理,推动农村社区生活污水处理,着力控制水源、土壤和农业面源污染。建立镇村“定员保洁、定点投放、定时收运、集中处置”的运转机制,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切实加强资源环境保护。落实环保“三同时”制度,对新上项目实行严格的环保评估审查。重视对工业企业的监管,提升工业污染防治能力。强化对城市噪音、废水、废气的治理。做好封山育林工作,保护生态公益林,狠抓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加大废弃稀土矿山复耕复绿力度,依法保护水土资源,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落实执行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加大东江源区和水源地保护力度。完善饮用水源安全应急预警制度,建设完成礼亨水库突发污染应急防护工程,保障群众用水安全。
积极发展低碳循环经济。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引导企业积极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建设循环型园区、循环型城镇、循环型企业。实施好“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项目,发展新能源、低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太阳能、生物质能,加快清洁能源推广应用。倡导低碳环保生产消费方式,引导企业加快开发低碳产品,推进公共机构及全社会节能。
五、突出民生保障,着力构建和谐幸福发展新格局
发展经济的目的,不是单纯地积累财富,而是不断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使群众感觉到满意、快乐,有价值、有尊严,有安全感、有幸福感。
大力发展教育卫生事业。深化教育改革,改善办学条件,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到2015年,城区办好1-2所公办幼儿园,各镇办好1所以上公办幼儿园,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常住残障儿童受教育率均达98%以上,初中升入高中(职专)阶段的比例达到100%。加快推进教育园区建设,引导优质教育资源向园区聚集,打造全省城镇新区教育示范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城乡一体化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建设,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执法监督工作。完成县疾控中心大楼、卫生监督大楼建设。
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做好高校毕业生、城乡就业困难人员、残疾人及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等群体就业再就业工作,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和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开展社会救助,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赈灾为重点的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吸引民间资本建设老年公寓,推进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公租房建设,实施棚户区(危旧房)、城中村和农村危房改造,做好地质灾害移民搬迁工作,逐步解决中低收入阶层住房问题和住房安全隐患问题。加强公益性墓地建设和管理,深化殡葬服务改革。
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保护文化资源,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展现定南文化魅力。完善县、镇、村三级文化基础设施,发展群众性广场文化和社区文化。加强科学技术普及,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抓好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开展拥军优属工作,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完善国防动员指挥体系。加强物价调控监管,保持物价基本稳定。更加重视统计、粮食、供销、质监、邮政、石油、烟草、保险、对台、驻外机构、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妇女儿童、机关事务、人民防空、公路管理、档案史志、图书发行等工作,广泛动员一切力量参与和支持全县经济社会建设。
六、突出社会管理,着力构建平安稳定发展新格局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事关社会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加强法治和精神文明建设。搞好普法宣传教育,深入实施“六五”普法工作,着力强化全社会的法治理念,提高群众依法进行自我管理的能力,加快形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引导群众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广泛开展县情教育、感恩教育,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倡导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加强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进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发挥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的协同作用,形成政府与社会力量互联、互补、互动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网络。
加强社会矛盾调处体系建设。完善政府牵头,综治、维稳、法制、信访等部门综合协调,相关单位各司其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大调解机制,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加强对网络舆情的收集、研判、处置,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加强和完善民事纠纷调处工作,及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健全应急决策指挥机制、突发事件监测预警机制、应急处置协调联动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搞好应急物资储备,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增强气象、地震、地质、疫情、旱涝等防灾减灾能力。切实抓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抓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公共场所的安全监管。深入开展平安定南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重点目标人防、物防、技防、联防一体化建设。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坚决维护县委的核心领导,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努力建设公开透明、规范有序、执行有力、群众满意的阳光政府。
建设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政府。坚持走群众路线,始终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使群众利益得到充分保障,群众意愿得到充分尊重,群众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多上打基础、管长远、惠民生的项目,力争每年都能办成几件看得见、摸得着、对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实事。强化公共财政理念,增加民生投入,确保每年新增财力的70%用于改善民生。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建设求真务实、勤政高效的政府。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持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把握事物本质,严格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讲求科学、尊重科学,努力使政府工作的决策部署、政策措施更加符合发展实际。坚持正确的政绩观,说实话、干实事、求实效,不做虚功,不搞形式主义,不搞“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深入开展“三送”活动和机关干部“治庸、治懒、治散”活动,提升机关服务意识和行政效能。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敢闯敢试、攻坚克难,促进各项工作早谋划、快落实。立足“进位赶超”和“创一等工作”,找差距、学先进,推动各项工作上层次、上水平。
建设依法行政、清正廉洁的政府。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依法规范政府行为,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执法检查,严格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健全依法监督体制。完善县政府议事规则,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推进科学民主决策。实行重大决策听证制度、公众参与制度和政务公开制度,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严格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对重点领域的监管,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推动反腐倡廉工作深入开展。积极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严肃财经纪律,制止铺张浪费,用公正、清廉的良好形象感召和凝聚各方力量。
各位代表,困难和挑战考验着我们,机遇和期待召唤着我们,责任和使命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把握新机遇,瞄准新目标,开启新征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为建设物裕风清、和谐幸福新定南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