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县外媒体看定南

赣南日报数字报刊发:农田大托管 田野稻秧绿

来源:广电新闻中心 访问量: 发布日期:2024-04-15 15:54:37

□特约记者詹继成

季春时节,定南县鹅公镇穆湖村田间地头一派生机。俯瞰大地,一块块浸着水的农田犹如镜子,几台旋耕机和插秧机穿梭其间,勾勒出早稻种植的美丽春耕画卷。

种粮大户黄勋波是赣州市荣知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只见他站在田埂上,用手机遥控着无人机进行底肥施撒作业;隔着几垄田,一株株嫩绿的秧苗从插秧机苗盘上滑落,稳稳立在田里,另一边旋耕机正在施完底肥的田里翻耕。

从无人机施肥到旋耕机翻田,再到插秧机插秧,黄勋波的早稻种植全程机械化,而这种一气呵成的底气源于农田大托管。

穆湖村四面环山,耕地多分散在山谷里。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近年来该村常住人口仅为百余人,耕地不集中、劳动力少、效益低等水稻生产现状,让村里农田面临“谁来种、怎样种”的难题。

“现在村里90%多的农田都托管给了黄勋波耕种,看着他全程的机械化耕种,彻底打消了对村里农田撂荒的担心。”穆湖村党支部书记龙发祥看着绿油油的秧苗,不禁感慨地说,农田也不是说“托”就能“托”,在“托”之前还要做不少事。

“托管前我看了这里的农田,小田块居多,有些还不平整,不利于机械化操作,而且部分灌溉设施年久失修,种植成本较高。”面对黄勋波提出的这些问题,龙发祥满口答应解决,于是马上在村里实施“小田”变“大田”和灌溉设施提升行动。

今年春耕前,穆湖村通过土地平整、修建灌排水设施、新建机耕道、增设下田板等措施,解决“田、水、路、机”的问题,实现了“小田”变“大田”和农田通水、通路。

解决了大户愿意“托”的难题,又面临村里有意愿耕种的散户在哪种的问题。为有效避免“插花田”现象,该村因户施策,保留了50亩“自留地”进行土地置换,将计划托管农田范围内有意愿种植的散户田,采取置换田块或集中安置种植区的方式,解决散户耕种农田问题。

集中连片田大户种,分散良田散户种,那藏在犄角旮旯地的开荒田谁来种?穆湖村妇联主席陈义娇今年就种了17亩开荒田。“作为村干部,又是党员,有责任和义务带头种好开荒田。”陈义娇说,荒田要变良田,复耕的第一年尤为关键,今年县里出台了系列水稻种植奖补政策,她有信心种好开荒田,带动更多农户多种田、种好田。

截至目前,穆湖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与280户农户签订了托管协议,然后委托黄勋波提供全过程托管服务。通过农田大托管,曾经不要田租四处找人耕种的农户,如今每年可以获得每亩300元的租金,农户在托管中得了实惠,农田也不再“沉睡”。

“目前,穆湖村有380亩集中连片农田由我托管,以前人工种植每天至少要30人20多天时间才能插的早稻秧苗,现在只需2台插秧机,4个工人6天就能插完。”黄勋波说,通过全程机械化耕种,今年穆湖村的这片农田种上双季稻,预计可实现15万余元的种粮利润。

今年以来,定南县围绕深化农业生产大托管试点提升粮油生产水平工作,通过实施农田宜机化改造,推行全程农业机械化耕种和搭建大托管服务平台等举措,将60个行政村作为试点村,目前已落实试点面积22579亩,占任务数的94%。农业生产大托管工作也促进了该县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截至目前,该县1.3万余台农机具投入今年春耕生产,新增机插能力2.74万亩。

相关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文章关键词:
分享到:
官方微信
关注·政务微信
手机网站
扫描访问手机网
关闭